馬克思「國家消亡」— 葛蘭西「Hegemony霸權」與「世界中國社會主義」視野下的中國香港特區本質含義(16) — 公民社會民主Democracy範疇「解構」香港特區需要「全方位深刻結構改革」要求「對應戰略水平大升級」及「特首範式轉變」
〈16〉
「托洛茨基第4國際」反對組建「世界反法西斯納粹統一戰綫」,並且認為「世界資產階級的自由市場經濟部份」與「世界資產階級的法西斯納粹部份」都是「世界資產階級整體」的「組成部份」,因而必須及只能「全部整個地反對」〔參看《第4國際》的《過渡綱領》等文件〕——在「第2次世界大戰」前夕及期間反對組建「世界反法西斯納粹統一戰綫」誠然是重大政治錯誤,但托洛茨基在此嚴重錯誤之下,亦有其正確之處:
〔A〕反對「斯大林蘇聯/斯大林國際」將自「1917年社會主義10月革命/1919年列寧建立第3共產國際」以來、各國共產黨其時已持續約20年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左派工人農民勞動者運動/被壓迫民族反帝反殖革命運動」,在「一切都要通過統一戰綫」的荒謬要求下,譴責之為實等同「放棄革命/自動結束革命/至少是嚴重犧牲革命」;
〔B〕反對「斯大林蘇聯/斯大林國際」以此為其奪取20年來的各國共產黨領導權及革命運動領導權,將之納上「斯大林主義蘇聯新帝國附庸傀儡之路」;
〔C〕反對「斯大林蘇聯/斯大林國際」以此為其「新帝國主義政治籌碼」,與「美英法『聯盟國』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陣營」以至「德日意『軸心國』法西斯納粹」作「討價還價棋子」,進而尋求擴大「蘇聯新帝國主義/大俄羅斯覇權主義」在世界上的侵略。
時至今日,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主義第4國際」最早以1種「系統認同馬克思——列寧」的社會主義理論〔「馬列主義」其中1派理論〕批判「斯大林蘇聯」為「工人官僚國家墜落的資本主義復辟」——其「蘇聯政治再革命理論」及相連繫的「社會主義不斷革命理論」,整體地說雖然「有對有錯」,然其所分析關於「背叛國際及本國社會主義Socialism——Communism公社主義革命」的「工人墜落官僚之蘇聯必亡」、預視「偽社會主義工人國家官僚資本主義復辟之蘇聯必亡」,卻已被有關的最後歴史事實驗證為正確判斷。
然而,「晩期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主義第4國際」的主要政治意義,乃基本上在於作為1種「社會主義民主左派反對派/馬克思主義反對派/列寧主義反對派」的「反對派意義」;「托洛茨基主義思潮/激進學生運動/激進工人運動」在「1968至1978年巴黎——資本主義世界『反建制』左派人民運動」扮演有重要角式,其主要政治意義也在於「反對派」——「托洛茨基主義第4國際」除了其著名理論家曼德爾〔Ernest Mendal〕的《晚期資本主義Late-Capitalism》有一定理論價值、「托洛茨基派工會」在法國等有較明顯眏響、一批「1968巴黎『托派』學生運動份子」後來加入法國社會黨〔已脫離「托洛茨基派」〕而其中的若斯潘〔Joseph Jospin〕曾成為法國左派社會黨〔民主社會主義〕政府總哩之外,1968年迄今已愈42年,「托派」及「前托派」能「超出反對派意義」的作用不大;「傳統托洛茨基主義」曾提出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模倣「1917年俄國10月革命」的「兩京起義/雙重政權模式」,「1968年巴黎人民運動」後有改提為「人民運動/雙重政權模式」之類,都只屬「教條主義」的「小團體空談」而已,「托洛茨基主義派」對今後的「世界往何處去?」根本已再無「獨特的合理見解」——「後蘇聯終亡」的「托洛茨基主義第4國際」亦因失去其「第1批判議題實體」及「國際社會主義Socialism——Communism公社主義運動陷空前低潮」而亦「陷入無實質前景形態」〈雖然「托派侯選人」在2007年法國總統普選裏,首次超過暴跌至只得不足2%選票〔已類近終亡〕的「法國共產黨〔前斯大林主義〕侯選人」〉。
過去斯大林〔斯大林主義〕批判托洛茨基〔托洛茨基主義〕為「極左派」,然而——
托洛茨基的「孟什維克淵源」、「西歐式社會民主黨傾向」、「股份制國有企業主張」——等,卻都顯示其「社會主義中派右派」成份;
托洛茨基作為「布爾什維克10月革命第2號領袖」、「彼德堡10月革命武装起義總指揮」、「蘇聯紅軍之父」——等,則顯示其「標凖社會主義左派典範」型格——托洛茨基《被背叛的革命》一書認為:「蘇聯國有制企業」並無需要作「所有制再變」而重點在「政治體制民主化改革/同1個工人階級可有多個政黨」即可有「社會主義工人國家多黨制」;這可理解為即「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多黨制」,「社會主義國有制/公有制企業」雖可結合「股份制」但無需作「所有制再變」,遂呈示某種「社會主義國有制/公有制職工股份制企業自治形態」,即「社會主義企業工人階級」並非「理念型Ideal-Type無產者」,而是「社會主義國有公有制企業本位分紅者」仍維持「社會主義國有制/公有制經濟基礎」,是為托洛茨基所構想的「社會主義蘇維埃〔勞動者代表會議〕政治多黨制工人國家」——但托洛茨基並不反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無產階級革命專政」範疇,即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巴黎公社式勞動者市民革命公義大平等共同體/社會主義國家自我革命朝向消亡功能/聯合起來的公民個體權利由限制而最終消滅資產階級法的所有權Property產權」範疇;列寧則在此基礎上突出強調「理念型Ideal-Type無產者革命精英Elite特異材料頭腦社會主義前衛Avant-Garde先鋒人格」及其「現代社會化組合」,才是此「最後的大歴史鬥爭過渡完成」的「領導核心社會力」——列寧完全清楚仍然「毎日毎時都在自發產生小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企業工人階級」總的説不可能是「國家消亡/產權消亡」的「領導核心社會力」,雖然「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在現實上可以是「工人階級國家」或是「工農勞動者國家」,但「無產階級革命專政國家」與「社會主義工人國家」是2個雖有重疊但更有區別的範疇,後者不一定含有「導向國家消亡/導向產權消亡」功能——列寧與托洛茨基之間,是相互充份明瞭對方思想深處及彼此異同的〕vs
關於托洛茨基論說的「社會主義Socialism——Communism公社主義革命多黨制工人國家」,我看關鍵在于「社會主義 Socialism——Communism公社主義的多個革命黨/執政黨/反對黨/國有公有制職工不同社會力構成利益集團黨【雖然 不能形成資本利益集團黨/因為不存在資本主義私有企業】 社會不同功能集團黨」在開放「普遍民主選舉政治」的整體格局裏,如何有「實權的列寧式無產者革命機制」以「持久統合【產權消亡/國家消亡/就是民主Democracy希臘羅馬共和城邦商業利益法制本質終亡/資產階級法的消亡〈此乃 『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專政根本義——葛蘭西式Hegemony 覇權根本義』〉國際Commune公社聯盟】」不容「資本主義復辟/生產財Property產權私有復辟/資產階級法的復辟」
托洛茨基於1929年被斯大林放逐離開蘇聯,其後才提出的「反對組建世界反法西斯納粹統一戰綫」,就真的帶有「極左派」性質——但他認為「世界資產階級的自由市場經濟部份/法西斯納粹部份」都是「世界資產階級整體組成」,因而必須在原則上「全部整個地反對」的基本觀點,却是正確的「馬克思——列寧社會主義左派理論」觀點,然而由此引伸出在「世界大戰」形勢下不區分「理性法制民主公民社會自由派資產階級」與「近乎暴力取締公民社會」之「法西斯納粹資產階級」,拒絕因為「保衛理性法制民主公民社會」〔斯大林——朱可夫——赫魯曉夫等肯定不是由此出發vs葛蘭西——陶里亞蒂——意大利共產黨則卻是明確由此出發〕在「特定歴史時空」裏,與「自由派資產階級」戰略合作「組建世界反法西斯納粹資產階級統一戰綫」,便的確是「極左派」了;
托洛茨基在「人民武裝起義中創建蘇聯紅軍」以及於「軍事Communism時期」主持鐵路運輸,「以鐵腕方式迅速恢復全國交通幹綫供民用軍用」顯示其「左中右政權都需要」的「軍事行動組織才能」;
托洛茨基在《文學與革命》一書的寫作,又顯示其「左中右文化凖則都肯定」的「現代西方文化藝術高水平認知」〔魯迅文藝理論就深受其映響〕——
總合地看,托洛茨基是1名「現代西方式『俄羅斯文化』烏克蘭猶太『異端左派』社會主義自由派『高級知識份子頭腦』以及『強悍軍事行動方式』天然揉合的『革命家氣質』特異人格」〈列寧臨終稱他為「蘇共全黨最有才華的人」〔當然列寧本人除外〕,絕對是有客觀跟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