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談「感情」這東西(上)
筆者數年前曾在私人網誌寫下數篇淺談感情事的文章,在朋友間傳閱。友人最近提議不妨在「新社」發表,看看誰能有緣看見。現將「談情」系列原文,不經刪改,上載於此,每周一篇,公諸同好,歡迎大家利用迴響功能分享。
***** ***** ***** ***** *****
先前在部落格三次談及此題目,曾引起朋友們不多不少的討論。最近一年,身邊有幾位朋友(算一算最少有四個)先後因種種原因跟男/女朋友分手,細心觀察後發現他們有以下的共同特徵:
一.他們都是二十來歲到三十來歲的青年。
二.除了家人以外,他們跟異性相處的經驗不多。
三.他們鮮有真正照顧身邊人的經驗(都是被照顧的多)。
四.他們都是理科出身。
有時他們會跟我談到分手的原因,除了一些我經常會講的概念性的東西和「感情道理」(這些已在先前三次述及,不贅),我會先簡單地問他們:
一.你是否覺得跟他/她的相處出現很多問題?
二.你認為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他/她身上?
三.你有否向他/她認真地說出其問題,期望對方改變?
四.你始終覺得他/她沒有改變或達不到你的期望?
對於以上問題,他們的答案絕大多數是肯定的,他們都覺得自己已十分遷就(容忍)他/她,但對方總不能作出令人滿意的改變,既然「唔夾」,那便乾脆分開算了。
跟一般人滿腹牢騷不同,他們都比較理性,常居高臨下或冷眼旁觀地去「審視」與對方的關係。他們習慣當跟對方的關係出現不順時,會視對方如一條方程式,或是一台機器,把對方的問題逐一列出和拆解。有時我會以他們慣用的「理性角度」來反問:
一.當你覺得和他/她的相處出現很多問題時,對方是否亦如是想?
二.對於這些問題,你倆是否曾深入討論和有共同的認知?
三.這些問題是純然出在對方身上,還是自己亦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四.當你期望他/她改變時,你又曾否用心了解他/她對你的期望?
五.你有否細心觀察和欣賞他/她曾為你作出的改變,哪怕只是一點點?
六.退一步想,這些「問題」是否真的極其嚴重,無可挽回?還僅只是生活中跟身邊關係緊密的人常會發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小磨擦?
基於他們的理性,加上他們都懂得很多為人處世之道,以致他們總覺得有一套放諸四海的公式,去模塑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別人,特別是身邊的人,施加近乎完美的要求。作為他們的另一半,每分每秒活在他們的理想國度裡,不單要當一個時刻理性,做事認真積極的人,更要當一個懂得收放自如的情人,應說話時說話,應沉默時沉默,應關心時關心,應隱形時隱形,總之,呼之則來,揮之則去,最好能永遠按照他們的期望去做,彷彿完美的化身,其伴侶所面對有形和無形的壓力,可想而知。
人很奇怪,我們有智慧,相信人可以改變世界,驅動自己向上向前,形成我們「挑剔」的特性。當看待事物時,我們通常會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缺陷,視「正常狀態」為理所當然,忽略周邊環境對它形成的影響。對人亦然,我們總會先挑出對方的缺點,要求他/她改善,就像一台機器,按照既定的方程式去改造,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忽視了環境對於他/她成長過程、性格和行為的形塑和侷限,從而少了一份體諒與關懷。倘若他/她被當成一台機器,那同樣作為人的自己,亦理應如此看待,因為這個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就算是兩台「機器」(人)都「運作暢順」,亦不就等於他們便會自然順利地融合在一起,就如一支球星如雲的足球隊,最終必須視乎彼此的配合,方能達致共同目標,修成正果。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單方面要求對方配合自己的要求,只會事與願違,永遠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