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談「感情」這東西
筆者數年前曾在私人網誌寫下數篇淺談感情事的文章,在朋友間傳閱。友人最近提議不妨在「新社」發表,看看誰能有緣看見。現將「談情」系列原文,不經刪改,上載於此,每周一篇,公諸同好,歡迎大家利用迴響功能分享。
***** ***** ***** ***** *****
有朋友寫道:
「男女關係其實是一門很微妙的學問。
如果男士對女方過份遷就和縱容,往往會反而令女方覺得跟這個男人在一起會缺乏安全感。不少女性喜歡的,不是一個對她百般遷就,讓她可以完全駕馭的「觀音兵」或「老婆奴」,而是一個在愛她疼她之餘,讓她不能完全駕馭的「有個性」的男人。這樣女方才會覺得男人有「男子氣概」,散發著其中一樣女性最希望從男人身上得到的東西--安全感。
因此,男士在處理跟另一半的關係時,應該做到「應硬時硬,應軟時軟」,這樣才會增加女方對你的傾慕。 」
————————————————————————-
回應:
廣義的男女關係(或性別關係)並不僅只於情侶相處,而是涵蓋親情、工作和在日常社交生活中跟異性各式各樣的互動。自父系社會形成至今,人們習慣於把以男性主導的各種社會行為模式與規範(注意,此處僅指人們在處理各種事務時所強調的原則,而不論其實際做到與否),諸如要冷靜客觀、講兄弟情誼(只做而心照不宣)、以大局為重而家庭感情等次之、一切以主流價值(通常以「道德」泛稱)標準來判別是非等,視為「理性」行為和男性所特有;而對一些女性所擁有的特質(其實男性亦有,只是體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例如從小處著眼、關懷弱勢、喜歡被保護、在相處時較多體察和顧及別人的感受、對人的言語和表現較為敏感等等,則看作「非理性」,婦人之仁,「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男也好,女也好,同樣也是人,上述各種為人處世的模式與規範(即所謂「理性」行為),並非男性所特有,無論男女,我們同樣有一大堆「感性」的東西,女的不贅,一眾男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以下的「獨特」表現:逞強、自尊心重、愛面子、弔兒郎當、和稀泥(不計較?)、不愛糾纏於細節、「大」事男做瑣事女做‧‧‧,不一而足。不論是女的「非理性」,還是男的「獨特」,孰是孰非,並沒有絕對標準可供衡量,都不過是男女這兩大「族群」向來對異性的概括定性而已,只是彼此都很自然地迴避自己的問題而誇大對方的短處,說到底,男女都是人,各自都有缺點。如前所述,人對感情總有自己所渴求的東西,總希望有一天能覓得心中所愛。然而,世事沒完美,正如陳百強《等》一曲中的兩句歌辭:「莫道你在選擇人,人亦能選擇你」,就算真的找到「理想」伴侶,對方亦未必喜歡自己。正因如此,在這個「並不完美」的真實環境中,一對情侶,倘若真的志趣相投並互相愛慕(love)(拍散拖的好感(like)或是基於物質(material marriage)和其他原因的權宜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不算)便必須通過先前所述的"give and take"的過程,在愛和雙方的渴求之間取得平衡點。或許會有人認為在現實世界要一個人(不論男女)講付出是很偉大很理想,質疑付出的必要,可是,你又想take(索取)又不想give(付出),世間上真有如此免費午餐嗎?
當然,就算找到平衡點,它亦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而不斷轉移,有時可能是其中一方付出(或讓步、或體諒、或忍耐‧‧‧)多一些,反之亦然。想一起走到感情道路的終點,便要看雙方的造化(同理心),不論男女均須學習和摸索,沒有誰先誰後的問題。在走過這條感情路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少問題和障礙,心情定有無數起伏,間有想離開的念頭。縱然如此,茫茫人海,要找到彼此相愛的人並不容易,因此,只要你對身邊人仍有一絲愛意,只要你還希望跟他/她攜手向前,便請不要輕言放棄。
一言以蔽之:男女也好,用心去愛,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