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樓價「核危」與「核機」
日本九級大地震引起大海嘯,令核電站受損和輻射外洩,觸發全球核輻射恐慌。這次核電事故對香港的影響,除了食品、旅遊等範疇外,更波及香港一個極敏感的社會、經濟,甚至是政治問題──樓價,可謂始料不及。
核危遏樓價史無前例
過去兩年,香港樓價瘋升,社會怨氣日大。政府被迫一再「發招」以遏抑樓價,但成效不彰。可是,核意外卻令香港樓價出現新形勢。自日本核恐慌出現後,香港的樓市就多了一個核危因素:有買家要求在臨時買賣合約中附加條款,寫明如證實香港受輻射影響,可取消買賣;核事故前出現追價成交,事故發生後普遍回復減價成交;整體買賣成交宗數受核災的憂慮情緒影響,大跌數成;有買家因憂慮核災會打擊樓市而「撻訂」;樓價雖未見明顯回落,但升勢一時間已被煞停。香港樓價受利息、熱錢、供求等老生常談的因素影響,現在竟意想不到地受核輻射左右,真箇史無前例。
不過,日本距香港仍遠,如事故能盡早解決或起碼不再惡化,對香港樓價的影響應只是短暫,很多樓市分析者都認為樓價會重上升軌。然而,這次事件已開了核事故影響香港樓價的先例,長遠影響絕對不可忽視。
大亞灣、嶺澳核電站鄰近香港,日本核事故發生後,兩座核電站的安全、意外應變等問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另外,隨着中國經濟的急速發展,中國未來將會大建核電廠,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更是核電大戶。大亞灣、嶺澳核電站早已令香港人「與核同眠」,而今後同眠的「核」最終有多少還屬未知數。
長遠影響不容忽視
長期地與大量核反應堆同眠,脆弱、敏感、瘋狂的香港樓價,未來有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一、核謠掟樓
核電站沒有出事,但有人為了惡作劇或在股市、樓市上賺取不義之財,蓄意散播核事故的謠言,在社會上製造恐慌,引發盲目拋售資產,「盲搶鹽」大有可能變成「盲掟樓」,一時間出現樓價暴挫。即使謠言澄清,「核謠言重來,樓價再大跌」的陰影一段時期之內將揮之不去。一旦大家都相信樓價有機會再跌,就會出現「有錢都唔敢買樓」的情況,樓價即使不再大跌,也難大升。
二、說真話速應變
核電站不幸出事,當局(包括核電公司、政府)立即如實公布和快速應變。樓價仍然會因核事故而大跌。至於樓價最終會跌多少,就取決於核事故的嚴重程度以及當局有沒有說真話的勇氣、應變的能力、建立公信力的道德。
三、隱瞞核災
核災爆發,當局卻加以隱瞞,意圖重蹈前蘇聯的覆轍。可是,在全球核警覺、核監察大大提高的今天,是不可能隱瞞的。隱瞞的災難一旦曝光,恐慌大有機會即時令人心崩潰和社會運作機制瓦解。那時,「樓價」一詞,已不存在任何意義了。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另一個情況:核電站永遠安全。有人能保證嗎?要找一些「拍心口」、在新聞鏡頭前信誓旦旦的「保證人」,應該不難;要找一個絕對相信這些「保證人」的人,卻是困難得多,而「保證人」在內心深處會否相信自己的「保證」也是一大疑問。原因簡單不過:1986年前蘇聯和今天日本的核意外,事前不是有許多「專人」保證絕對安全嗎?即使核電有「人」的保證,數年來的連串特大地震和海嘯又說明「天」和「地」從來沒有向人類作出任何保證。「天」和「地」不作保證,「人」的保證又難以取信,誰又能保證香港樓價永遠不會受一個「核」字影響?「核」字之中,似乎看不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地產商的「核機遇」
日本這次核事故,觸發新一輪核電爭議。不過,無論如何,廣東境內大建核電站,肯定是扭轉不了的勢頭。如此看來,香港樓價在「核危機」之下豈不災刧難逃?這又未免太杞人憂天了。香港人常說「有危就有機」,希望香港樓價永遠狂飆的人大可不必擔心。精明的香港地產商,必定會好好把握目下「形勢大好」的「核機遇」,在充滿「創意」、比《天方夜譚》更天馬行空的樓盤廣告內加入「本屋苑設有來自未來世界的防核輻射保護罩」、「尊貴住客獨享太空挪亞方舟免費接載移民火星以遠離地球核輻射」等宣傳字眼、圖像。有這樣「創意」無限的樓盤廣告,加上盲目迷信樓盤廣告宣傳已成買樓常態,香港樓價在「核動力」的爆發下衝上雲霄,指日可待。
本文刊於《香港商報》2011年 3月 28日:
I thought he was going to say the ad would stress the radiation-proof na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