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食+獎」幼稚兼浪費
12月初,一家跨國連鎖快餐集團在香港推出為期6周的「大富翁」有獎遊戲,以巨獎招徠,只要集齊特定印花,就有機會取得頭獎35萬元信用卡簽賬額。連日來,全城爆發「買+食+獎」狂潮。很多人為了取得稀有印花,各出奇謀,除了自己「狂買狂食」外,也動員身邊的親友「狂買狂食」,吃不下的,就乾脆只取印花,丟掉食物,以暴殄天物的方式,為垃圾堆填區製造更大壓力。當大家將此情此境視為有趣、有生意頭腦時,有沒有想過這是一種幼稚兼浪費的行為呢?
「買+食+獎」吸引稚童
以「食」來標榜中獎機會的商業促銷,非始於今天。戰後至1970年代初,一般民眾的生活大多艱苦樸素,小孩子的零用錢不是很少,就是根本沒有,很多時還要協助父母在街上、在工廠謀生。1970年代中起,民生逐漸有較明顯改善,父母給小孩子的零用錢也逐漸增多,購買零食、小玩具等,遂成為兒童的生活文化。一些以小孩為對象的零食生產商,將零食和玩具結合起來,以「買零食就有機會得到玩具」的概念,製造商機。這種促銷手法,多次引起「買+食+獎」的熱潮。
1970年代中,某雪條生產商在每枝「雪條棍」印上一個字,再大賣電視廣告,聲稱只要集齊「合」、「家」、「歡」三字的「雪條棍」,就可得到一部價值3000元的搖控直昇機。3000元對當時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加上搖控直昇機真的在電視上出現,遂引起孩子們狂吃雪條的浪潮。結果,很多孩子短時間內吃了過百條雪條,儲了過百枝「雪條棍」,只得「家」字和「歡」字。「合」字吃不到,「食雪條食到病」的卻大有人在。
1980年代初,小型電子遊戲機開始流行,某薯片生產商看準時機,大賣廣告,聲稱每包薯片內都有一張小字卡,集齊5個不同的字,就可取得一部小型電子遊戲機,於是掀起狂吃薯片之風。最後,得到遊戲機的孩子不多,但在薯片熱潮期間,課室內卻多了很多學童的咳嗽聲。
以上只是兩起較著名的「買+食+獎」例子。除了雪條、薯片外,汽水、雪糕等各類兒童零食,都不時以獎促銷,這些獎品,大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具。1980年代中以後,香港經濟大幅起飛,大多數家庭都遠較以往富裕,新一代孩子,對這些小玩具根本看不上眼,看上眼的東西,乾脆買下就可以了,用不着靠「吃」。「買+食+獎」的促銷模式,漸漸起不了作用。
成年人的幼稚和浪費
隨着物質富裕,「買+食+獎」的模式因難以吸引孩子,一度式微,然而,這種模式,自1990年代後期起,又呈「中興氣象」。
1998年,大批市民不分男女老幼,到全港某快餐店買漢堡包,以「擠提」史諾比狗。香港的史諾比狗「擠提」光了,又北上深圳「擠提」,結果出現換了史諾比狗,丟掉漢堡包,引來很多深圳乞丐在麥當勞門外的垃圾桶「擠提」漢堡包和吃漢堡包的特殊現象。此後,「買+食+獎」的模式不斷複製,只是每次換取的物品不同而已(如史諾比狗變成KITTY貓)。最近的「大富翁」遊戲,則是1998年「擠提」史諾比狗以來的最大「買+食+獎」狂潮。和七、八十年代比較,九十年代至今的「買+食+獎」,都是商業促銷手段,本質上沒有兩樣,不過,所表現出來的社會面貌,卻有兩處大異。
第一個不同,是「主力對象」。七、八十年代的「買+食+獎」,是以孩子為主力對象。稚嫩的孩子縱受促銷手法影響,但他們吃雪條、吃薯片、喝汽水、愛玩具等,都不失純真。九十年代至今的「買+食+獎」,以成年人為主力對象,所展現的,只是「很天真很傻」、毫無童真的幼稚。
第二個不同,是「惜物」。八十年代中以前的孩子大多懂得珍惜,寧願「食到病」都不想浪費,故在參與「買+食+獎」時,極少出現為了「雪條棍」而讓雪條自行溶解或為了小字卡而丟掉薯片的事。可是,九十年代至今,參與這個「遊戲」的幼稚成年人,很多只是但求「買+獎」:「買」固必然,「獎」則未必可得,卻去掉了中間的「食」,把可吃的食物視作垃圾丟棄。相比之下,當年的孩子實在可愛、可敬得多。
幼稚兼浪費的成年人,會為孩子豎立什麼榜樣?會將香港帶到何方?
本文刊於2010年12月22日《香港商報》
麥當勞大富翁 3大獎無人中
《明報》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02/4/mzh0.html
【明報專訊】麥當勞 大富翁遊戲昨日悄悄在報章不顯眼位置刊登小廣告,公布得獎名單,頭3位共4個名額的大獎,包括信用卡簽帳額35萬元、福士開篷車、美國 雙人豪華遊均沒有人中獎。該遊戲原預備送出的印花組合禮品 總值逾179萬元,但最終送出的禮品總值僅 260,240元,所佔比例只有14.5%。
麥當勞表示,已聯絡慈善機構,研究將未有顧客登記領獎的獎品捐出,並用作兒童的健康及發展用途。
兩報章刊小廣告公布得獎名單
麥當勞昨日僅於中、英文報章各一份,刊登了面積約13乘13厘米的廣告,低調公布得獎名單,麥當勞的網頁亦未有上載結果。有網民將刊於報章的名單轉載上網,隨即引來討論,有網民指日日食包的市民「中晒伏」,亦有人指不少獎品沒有人領獎,慶幸自己當日沒有增加光顧麥當勞,省回不少錢。
麥當勞大富翁遊戲於去年12月初推出,以收集印花形式進行,每購買一個套餐可獲兩個印花,集齊指定的一對印花,便可換領獎品。
麥當勞一直不願透露發出多少印花,尤其是頭獎關鍵的「太平山」印花,若「太平山」配上「淺水灣 」便可獲大獎,即信用卡簽帳額35萬元。遊戲展開後不久,網上流傳一張相片指「太平山」已印花有主,有人形容「遊戲已經結束」,但麥當勞指未有人領獎,又強調只得一個太平山印花,令支持者繼續食餐尋寶。
麥當勞﹕擬捐出換剩獎品
昨日公布的得獎名單,除了頭3項大獎「沒有得獎者」,其餘沒人領獎的獎品合共有193份,名額4份的58吋3D電視機只有2人領獎,名額10份的可口可樂 日本 版單車亦只有2人領獎;至於名額多達150份的健康產品1000現金券,尚餘123份未有得獎者。本報向麥當勞查詢為何部分獎品沒有得獎者,麥當勞沒有正面回應,只稱會研究將這些獎品捐予慈善團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