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樓不婚錯在瘋癲樓價
2010年10月23日被視為一個結婚好日子,香港多處都看到結婚花車、婚宴,當然更絕對少不了新人的甜蜜儷影。然而,一名大學生在這個好日子所說的一句話,卻一時間成為全城焦點。話說當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一個場合與多名青年對話,該大學生對局長大吐苦水:「我女朋友前嗰排同我講,話如果我買唔到樓佢就唔嫁畀我。」事後,不少人透過電台、報章、互聯網等,力斥時下青年不肯努力,事事要政府幫助。但是,大家可會憑良心慨歎一句:「青年何辜?!」
非租即買可奈何
聽到這名大學生的心聲後,鄭局長開解說:「如果你嘅價值觀係結婚一定要買樓嘅話,你就可能會少咗好多選擇,多咗好多磨擦!」局長說得沒錯,以現時的瘋高樓價,如果「結婚一定要買樓」,會有「好多磨擦」。可是,「不買樓結婚」是否就會「多好多選擇」和「少好多磨擦」呢?
鄭局長的意思是:結婚可以不買樓。的確,法律沒有規定結婚必須買樓,但是,結婚等於組織新家庭,而組織新家庭的先決條件卻必定是「有樓住」。在香港,結婚後「有樓住」不出以下幾個途徑:公屋、宿舍(如紀律部隊)、與夫妻其中一方的家人同住、租私樓、買私樓。
公屋入息限制大,又有年齡計分制,除非甘願自我失業或長期收取極低工資以求輪候至中年「等上樓」,否則大部分在職年輕人都只能望公屋而輕歎;宿舍只是極少數人的福份,一般人不能奢望;一般家庭居住面積狹窄,與夫妻其中一方的家人同住諸多不便之餘,極可能會如鄭局長所說的「多咗好多磨擦」,最終影響夫妻關係。因此,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解決結婚後的居住問題,只有租私樓和買私樓兩個無奈的選擇。
無奈皆由瘋價起!要買私樓嗎?看一看香港不斷狂升的世界超高樓價吧!樓價世界超高,可惜香港一般打工仔女的工資卻不是世界超高。道出許多青年心聲的「許文彪」說:「我試過日搏夜搏,搵到嗰一萬幾千。」一萬多元的工資,好運的話每年或會有二至三個百分點的數百元增薪,與每年上攀數十個百分點、以百萬元計的樓價升幅相比,一般年輕打工仔女的工資只不過是一隻可憐的小工蟻而已。待樓價跌才買吧!對不起,在極端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下,樓價跌,第一個遭殃的,必定是普羅打工仔女的飯碗,故即使在樓價跌時有能力「上車」,一旦失業,能「供得起」嗎?還是把錢儲起來,回歸「積穀防飢」的傳統智慧吧!
買不起樓,租樓住吧!可是,樓價狂升之下,住宅租金也會同樣步步高升。何解?因為這會令更多業主乘勢「放盤」獲利。業主賣樓,租霸以外的正常租戶能不搬走嗎?如此,在租務市場上「搵樓」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搶租」的情況,令租金「高處未算高」;如此,租戶無論是留居原處還是被迫經常另覓居所,住房支出只會有升無跌。此外,搬遷時的各項開支如搬遷費、地產經紀佣金、兩個月按金連一個月上期等等,不下數萬元。同時,不斷搬來搬去也十分麻煩和吃力。一對月入二、三萬元的年輕夫婦,月月交租、搬遷頻頻,一個「住」字,已佔了總支出的大部分,而且還會越租越貴,加上供養父母、進修、繳稅、供不能保障退休生活的強積金、各種日常生活開支等等,節衣縮食,兩口子每月能儲下數千元就很不錯了。
一邊租一邊儲錢買樓可以嗎?鄭局長認為是可以的。鄭局長當日曾以「每月10%薪金(男女各一萬元,共二萬元)作為儲蓄」來指導學生買樓,並指八至十年後兩人的儲蓄(約二十萬元)便可相等於樓價的一成。按鄭局長的指示,如果一對租住私樓、二十出頭、月入三萬元(已遠高於鄭局長所說的二萬元)的「無殼」年輕情侶或夫婦,省吃儉用,得以超額完成地每月儲下20%共六千元的「鉅款」,一百個月,即八年零四個月後,二人各約三十歲,就有六十萬元,剛好是現時一個二百萬所謂「細價」蝸居的首期了。「上車」後幸運地一直沒有失業,供二、三十年,五、六十歲後完成整個買「細價」蝸居的「偉大」工程後,人生還剩下甚麼?
幸好,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10月17日以《也談樓市》為題發表文章,向這類小情人、小夫妻大派定心丸:過去二十個月樓價升了47%。即是說,一百個月後(二十個月的五倍),樓價大有可能瘋升至47%的五倍,即235%。二百萬蝸居的235%就是四百七十萬,四百七十萬的三成首期就是一百四十一萬。想用六十萬元作首期「上車」?發夢。所以,小夫妻就不用擔心要如「許文彪」所說的「用成世人嘅時間去供一層樓」了,專心地「用成世人嘅時間去租一層樓」吧!可是,在香港極端的「地產主義」下,一切以樓為主,樓宇成為一般家庭的最重要資產,也是財富增值的最主要工具。沒有樓,要用「成世人嘅時間」租住昂貴的私樓,等於永遠無法積聚財富,永遠無法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如此,沒有樓還強行結婚和組織家庭,行嗎?是對自己、配偶和下一代負責任的態度嗎?
責怪青年失公道
將樓價弄至如此瘋癲、如此違反公義的人是誰?是無權無財無勢的青年嗎?當青年坦白而溫和地訴說「無樓不成婚」之苦時,竟惹來多方斥責,是何道理?有人謾罵香港青年只會抱怨,有沒有想過怨氣有多少是由超瘋樓價而來?超瘋樓價的不公義已令越來越多青年看不到出路,加上不斷地諸多無理指斥,勢將進一步激化青年的憤怒,鼓勵他們起來挑戰不公不義。不要忘記,安居無望、成家無期、一無所有的青年,沒有供樓和養家的擔子,也沒有可以損失的東西,他們奮起衝擊不公義,是沒有甚麼顧慮的。
《香港商報》2010年10月29日
http://www.hkcd.com.hk/pdf/201010/1029/HA10A29CLE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