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文教---珍惜、鼓勵一切交流平台
2010年7月上旬,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新媒體藍皮書,稱Facebook(台譯「面書」)等社交網站可能成為顛覆國家政權的工具。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大資產階級專政下,中華大地的文教大業被握住了咽喉。「自古以來」(按:中共保釣用語),人類文明都是在擺脫極權、自由奔放的環境之中才可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列國並無常設的出入境限制和思想限制,諸子不會因為學說不同而被誅殺滅族,百家才有爭鳴的空間,中華文明才有培育的搖籃,到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中華思想便開始僵化;歐洲中世紀宗教霸權,壓制思想,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Polish: Mikołaj Kopernik; German: Nikolaus Kopernikus; Italian: Nicolò Copernico; 19 February 1473 – 24 May 1543)提出日心說(Heliocentricism),違反天主教會的宗教觀,因此有威脅教會霸權的潛在危機,一代偉人在羅馬街頭慘遭活活燒死,百幾年後著名科學家加利略(Galileo Galilei (Italian pronunciation: [ɡaliˈlɛo ɡaliˈlɛi]; 15 February 1564 – 8 January 1642)秉承日心說,被教廷判為異端,下半生身陷囹圄,諸位先賢努力不懈甚至以身相殉,抗衡宗教霸權,才有歐洲的文藝復興(French: Renaissance means “rebirth"; Italian: Rinascimento, from ri- “again" and nascere “be born"),擺脫宗教霸權,始有現在的西方物質和精神文明。
不過,時代不同了。
先賢溝通交流,務必親身拜訪,最少都要互傳書信。現代人,百多年前已經發現了電磁波通訊,利用電話、電報,乃至現代的互聯網、人造衛星等,溝通根本不受地域阻隔。之前分享過的電台廣播是一例,今次我主要討論互聯網溝通。
中國共產黨運用很多權謀控制文教,用得最多的是「將工具抹黑」,承高登巴打(英文Brother的音譯)說法,我先不直接描述,我用例子說明:三五知己相約酒吧,可以討論嫖賭飲的風月之事,可以像孫文一樣,討論民族復興大業;由於有人喜歡在酒吧賣K仔,玩一夜情>>>所以酒吧就是壞地方>>>所有在酒吧傾談的都是壞事。這是很容易識破的偷換概念:就算某些(就算是大部份)在酒吧傾談的事是壞事,都不是「所有」在酒吧傾談的都是壞事,利用「酒吧談壞事」這個原因,抹黑「酒吧」這個場所,再進而抹黑在酒吧傾談的民族復興大業,不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慣技嗎?然後中共就會褒揚所謂的官方渠道,例如大學講堂、官方電視、官方電台,在這些渠道發放的資訊才是正統(當然,在這些渠道發放的資訊,都是經過篩選的);一抬一抑,拉一把打一把,就是如此。
中國共產黨抹黑Facebook等網上交流平台的邏輯亦一樣:「網上交流,隱藏身份,有人胡言亂語不須負責,資訊質素不保,所以在網上討論是浪費時間,不如多看書、多看電視、多看報紙、多聽電台啦~~~」云云。當然,中共會很妥善地控制出版和廣播,和不斷利用現有渠道宣揚該渠道的好處(例如在《明報》的商標加上「公信第一」,在TVB的新聞時段自詡「最快最真」),讓訊息過濾及愚民政策(看似)滴水不漏,繼續保持執政者比被統治者「更有智慧」。
士大夫當不自我沉醉糾黨營私,反而會利用不同平台,彼此切磋琢磨自己相信的理念和論述,就算在不同平台,都不隱藏身份,以真誠面對群眾,貫徹自己的信念,為自己言行負責。文藝復興的哥白尼、加利略、達文西,不被極權蒙蔽,不甘助紂為虐,繼續論證並宣揚自己的信念,促進人類文明。西方文藝復興,是慘痛而絢爛的。如果中國現代的民族復興,有各類自由交流的平台,我們所經歷的一定少了慘痛,多了絢爛。
面書只是工具,中共攻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