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評論之序--高鐵討論焦點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在立法會門外逾千名市民極力反對及立法會內泛民主派議員提出大量規程問題下,造價高達六百六十九億港元的高鐵香港段撥款申請須押後至明年復會討論及表決。
據筆者觀察,近來市民熱烈討論高鐵香港段規劃,焦點集中在:
一、 元朗菜園村保育與發展的爭議:
以「八十後」為主的青年人以「反對清拆菜園村」為主要論述,反對政府西九方案。他們透過網絡文宣組織青年人探訪新界農村、並動員青年人參與街頭抗爭活動。代表作應為於十二月十八日組織逾千年青人包圍立法會,間接逼使泛民議員拖延高鐵撥款表決。唯「八十後」的反高鐵論述其實是「高鐵香港段以西九為終點站」與「保育菜園村」的二元對立爭論。回顧香港的城市規劃史,新界各大衛星城鎮大多是填海或由農村魚塘沼澤改建成的。筆者認為「一小撮居民應為了香港整體經濟發展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已成為香港主流社會的鐵律,難以扭轉,故此「八十後」的論述無法得到廣泛市民支持。何況立法會將於一月八日復會,主流泛民議員斷不會押上其形象及政治本錢,無了期拖延政府提出的高鐵撥款。
二、 高鐵香港段總站應設於西九龍填海區(以下簡稱西九)或錦上路的爭議:
「公共專業聯盟」(以下簡稱「公專聯」)於二零零九年十月提出了設高鐵總站於錦上路,並將現有的機場鐵路從青衣伸延至錦上路的反建議(以下簡稱「錦上路方案」),以兼顧新界居民需要、往返港島九龍同樣方便、造價更低為招徠。「錦上路方案」被政府以「技術上不可行」為由拒絕進一步考慮後,「公專聯」認真舖陳論據反駁政府。唯政府恃著資源龐大,故意扭曲對方的方案,並在細節上與對方糾纏(工程造價、機場快線路軌容量、往返市區的時間等)。在資源訊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公專聯」仍糾纏於此,實在是虛耗精神,事倍功半。筆者仔細比較政府方案和「錦上路方案」,認為後者的確更佳,唯以上技術討論無法引起廣泛市民和主流傳媒熱烈討論,難以影響政府決策。
其實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的話,高鐵規劃對香港城市規劃以至經濟規劃影響深遠。故此具遠見的政治家規劃高鐵時,不但應考慮造價、對旅客的便捷度,更應把高鐵規劃視為社會工程:
一、 規劃高鐵時,考慮香港的社會狀況。
二、 規劃高鐵時,考慮香港人的實際需要。
本文衹係引子,接下來兩篇文章將詳細討論:
一、 高鐵站邊防檢查安排。此看似微支末節,實對高鐵成效影響極深遠,須深究。
二、 高鐵規劃如何配合香港長遠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