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人要玩冰火
目的地:林沛理〈政府不是贏家〉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h&Path=236531221/26ah.cfm
MUSE主編林沛理時常引用現代思想家的理論來闡釋社會現象,今次他在〈政府不是贏家〉一文(見《亞洲週刊》二十三卷二十六期)中引用後結構主義名家福柯(Foucault)的理論來分析正生書院遷校事件,嘗試從權力和利益的分配和關係,揭露事件背後所反映的深層社會矛盾和制度支配的真象,極具啟發性。
提到福柯,他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 特別是對客觀性的斷言以及結構主義對世界的一元解釋 – 的批判,對當代社會科學的發展甚具影響力。跟很多批判理論一樣,福柯認為社會科學知識,包括其理論和主張,不能跟政治分割,這是由於不同的社會科學流派都會各自以特定方式重構我們生活的世界,而這些方式總是有利於某些群體而不利其他,換言之,知識本身就是權力。比方說,主流社會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通常將世界現狀描述成只存在一個特定模式/趨勢,無可替代和改變(或至少是極其困難),因而形成某種鞏固現狀的意識形態。與之相反,福柯認為現狀並非一元,除了優勢的一方,其他(弱勢)力量同時並存,只有通過觀察後者,才能更全面和精確地一窺全貌,因此,他主張從事理論建構的學者應將焦點放在那些被主流論述邊緣化的群體,從而對現狀作出抵抗和挑戰。像福柯和其他理論家,不只是提出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不斷的探索,將理論結合實際,讓人們對身處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認知,不再陷於被動接收和承受的窠臼。
學習社會和人文科學者應「玩冰火」,既要抱著推動社會進步的一顆熱心,同時亦要時刻保持冷靜思考,跳出零碎個案式的爭辯,學習和深化自身學科的理論和知識,繼而從身邊的人開始,在工作和生活中,透過不同機會,例如老師於課堂跟學生分享時事,同事間討論社會見聞,以淺顯的語言,將有關理論和知識推廣開去,一而十,十而百,從意識覺醒到實際行動,逐步推動社會的改變。我想,這是一眾社科人應有的態度和責任。
順道參觀
正生書院
Michael Foucault
http://www.michel-foucault.com
MUSE Magazine